东南网漳州6月17日讯(通讯员 王吉成 蔡斌豪 吴坤)从台湾云林到福建漳浦,从3.6亩小作坊到年产值超亿元的现代化企业,台商吕清山用30年时光,在两岸产业融合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六月的漳浦骄阳似火,位于漳浦县大南坂工业园区的漳浦庆星日用品公司生产车间更是一派火热景象。43台全自动注塑机组成的智能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从原料投放到成品包装,整个流程如行云流水。在这里,每天有数万件衣架、鞋架、洗菜篮等日用品走向国际市场。
在弹簧夹子包装区,一台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正以每分钟60个的速度精准作业。这个由吕清山带领团队研发的“秘密武器”,让生产效率提升了13倍。
“过去,13名工人日产仅4000余个夹子;经技术革新后,单台机台日产量可达4300余个。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弹簧夹子包装机实现了生产效率的跨越式提升。”该公司车间主任赖雪红说,这一实践让她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没有地域界限,其本质在于对生产细节的极致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坚守。
该公司法人代表吕清山告诉笔者,他们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旨在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进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时间回溯到1993年,来自台湾云林的吕清山跨海而来,在漳浦县大南坂工业园区扎根。30年风雨兼程,当初的3.6亩厂区已扩展为两个现代化厂区,400余名员工中70多位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构建起从模具开发到全球销售的全产业链。如今,企业年产值1.1亿元,产品品类从单一扫把扩展到5大类200余种,年出口3000个标准箱。
在样品陈列室内,笔者留意到每件产品均配有专属 “身份标识”。据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林淑贵介绍,这套溯源系统可精确追踪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个环节,切实将 “顾客至上,品质第一”的经营理念落于实处。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初,漳浦庆星日用品公司荣获漳浦县委县政府“2024年度突出经济贡献企业”表彰,彰显了企业的行业影响力与区域经济贡献度。
“近两年,公司智能流水线发展更迅速,注塑部设备从原先的28台增至43台,包装流水线从原来13条增至19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林淑贵说,模具研发不断创新,产品外观更加精美,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吕清山表示,公司从单一的扫把代工起步,历经多年发展,现已形成集清扫用品、塑胶制品、收纳用品、垃圾桶类产品及鞋类产品等于一体的产业格局。这离不开设备的引进与更新、生产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产品的持续创新换代。
30年前播下的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吕清山的故事印证着:两岸产业融合的沃土,终将培育出共赢的硕果。当智能制造的浪潮奔涌向前,这家扎根漳浦的台企正以创新为楫,向着更广阔的蓝海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