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品网 - 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资讯 | 名企事迹 | 原材料行情 | 外贸知识 | 出口指南 | 专业市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原材料行情 > 三毛真实的撒哈拉之旅:住垃圾堆似乞丐,日用品靠捡,只有爱情
M.biz | 商业搜索

三毛真实的撒哈拉之旅:住垃圾堆似乞丐,日用品靠捡,只有爱情

信息来源:yyyvvv.com   时间: 2022-04-25  浏览次数:28

  三毛曾经说过:“心,无处栖息,灵魂,无处安放。于是,只能流浪,注定流浪。”如三毛这样的人间奇女子,世间少有。她的洒脱,她的流浪式的生活让人心驰神往,但是也只有三毛自己,可以成全那种流浪。

  三毛是一个无限浪漫,无限自由,潇洒优雅,气质独特,才华横溢的女子,老天给了她自由自在的心灵,也偏偏让她拥有比常人更加坎坷的爱情之路。

  她拥有过爱情,拥有过幸福婚姻,却始终没有天长地久,孤身一人流浪半生。在撒哈拉沙漠中,她与丈夫荷西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

  人们只知,那种奇特的生活充满趣味和快乐,却不知在思想封建落后的撒哈拉,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贫瘠。物质匮乏和简陋是一种必然。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真实的样子是,形同乞丐住垃圾堆,生活日用品多半靠捡,仿佛匮乏的只剩爱情。

  

  人人羡慕的随性洒脱

  三毛是著名的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旅行家,深受两岸三地读者的喜爱。三毛的书,大概每一个文艺青年都读了很多,他独特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都让人心生向往。

  在三毛的许多著作中,比如《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那些文字里面都将一颗纯粹而热烈的灵魂,表达得淋漓尽致。三毛对于自由,或许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追求。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字里行间地流露出来的温情,简单而温暖。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情感,但是日常生活里的那种朴实无华,也带给人很大的感动。

  

  三毛的文字特点,既不华丽,也不犀利,但是在简单中却透着极大的智慧。她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仿佛是一种天赋。她生来就要与文字为伍,她生来就要去解救那颗被禁锢的灵魂。她辗转几十年,不过是流浪人间。然而流浪,或许也并不是一种热爱。

  三毛是个自由如风一般的女子,她的洒脱让她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想必不少人都在读完《撒哈拉的故事》以后,对这个人间奇女子有了无限的崇拜。

  三毛身上的那种勇敢和潇洒,是超越了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她的这些性格在撒哈拉沙漠的那段生活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笔下的那片土地,那爆裂的阳光,那每一天都不尽相同的日出日落,都带给人们无限的幻想。

  

  当然,美好背后,也总有赤裸裸的现实生活要去面对。在沙漠之中的生活虽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性洒脱,但是也有着必不可免的孤独。

  初到撒哈拉时,三毛和荷西两个人面对着匮乏的物质生活,也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当荷西由于工作,不能陪伴在她身边的时候,三毛也一样会有孤独无助之感。

  三毛在撒哈拉的真实生活虽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诗情画意,甚至物质生活都十分贫瘠,但是她和荷西两人相惜相伴,彼此支持,尽管生活有些艰苦,但是还是过得很幸福。

  

  撒哈拉的真实生活

  1973年7月9日,三毛与荷西在西班牙公证结婚了,这一年三毛三十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三毛在自己三十岁这年正式和西班牙人荷西结为夫妻,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在婚前,三毛就提出了要去撒哈拉沙漠安家的想法。

  荷西爱三毛,当然是爱她的全部,包括她所有特立独行的疯狂想法,以及她的不食人间烟火和我行我素。荷西为了三毛,辞掉了原本的工作,只身前往了撒哈拉,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等待三毛的到来。

  至于要去往撒哈拉沙漠生活的原因,三毛在书中也曾提过,那是由于多年前在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三毛看到了介绍撒哈拉沙漠的文章。用三毛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莫名其妙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这样,她孤勇地执意前往这片土地。

  

  对于三毛这个疯狂的念头,周围的朋友是没有人支持的,毕竟向往与现实必然是会有区别是,没人想让她去沙漠受苦,而她却只想苦中作乐。

  在三毛动身之前,荷西已经在撒哈拉等待了她三个月。三毛笔下的那个美好而文艺气息浓厚的家,其实就在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对面。

  那里便是她与荷西爱的小窝,如果不是在三毛的文字中,让他们真实的生活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直观之下,乍一看他们真的有些形同乞丐住在垃圾堆一般。但是在三毛的笔下,似乎再没有比那更有意思的生活了。

  

  三毛与荷西的家中,一件家用电器都没有,所有的家具都是东拼西凑,纯手工打造。他们的床,都是三毛问人要来了一些木板,由荷西一手做出了的。事后他们才知道,那些板子是来自于装棺材的大箱子。

  这样忌讳的事情,三毛却无关痛痒。屋子里的基本家具都有了以后,一些简单的日用品和装饰品多半都是靠三毛捡来的。三毛把别人丢弃不要的废物捡回来,自己二次加工,让那些“破烂”都焕然一新。

  爱情至上苦中作乐

  虽然在撒哈拉沙漠中,一些简单的日用品多半都是三毛捡来的,但是三毛看着自己与荷西一点一滴布置起来的家,她也越来越对“拾荒”这件事充满兴趣。

  

  这个家勉勉强强的有了,虽然物质上是有些匮乏,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他们都开心极了。三毛就是这样单纯简单欢脱的女子,而丈夫荷西也尽可能地满足三毛所有的愿望。

  荷西将一个在沙漠里捡来的骆驼头骨送给三毛,作为结婚礼物,三毛喜欢的不得了。没有钻石,没有香车宝马,没有花园别墅,他们只是撒哈拉沙漠里一对寻常又不寻常的夫妻,他们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生活在世俗之外。

  因为她是三毛,所以才能在沙漠中贫瘠的生活里,自得其乐,也只有三毛可以如此洒脱和勇敢,跑到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开始自己的婚姻生活。

  

  兴奋和激动过后,随即而来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这一点三毛很清楚,在面对生活中面临的所有问题时,她表现得异常坚强,丝毫没有小女人般的矫揉造作和过度矜持。

  荷西必须要赚钱养家,工作需要,他只能在每周五才可以回到家中,工作地点距离他们的家有一百多公里。一个人的生活,当然也会让三毛倍感孤独,所有事情就只能靠自己来完成了。但是不管再恶劣的环境,她总能在其中品出一种滋味。如果说她与荷西在撒哈拉的生活是艰苦的,没有人反对,但是那绝对不会是乏味的。

  

  这其中,必然有爱情的作用,让这一对新婚夫妇,在沙漠之中的生活别有一番风味。甚至有时,以一种文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只剩爱情。

  三毛这样的女子,本就是生在人间,却又不属于人间。她在乎的只是内心感受,心灵层面的觉知,而不是外在的种种表象。优质的物质和生活环境,从来就不是她所追求的生命意义。

  

  小结:

  “生命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这是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写下的句子。

  如果有人好奇,为何三毛会决定前往撒哈拉沙漠生活,我想这便是最好的答案。对于生命的意义,三毛有着独到的见解,她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她是一个世间罕有的传奇女子。

  虽然撒哈拉的真实生活,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诗情画意,物质生活的匮乏和贫瘠,在许多人眼里都是难以接受的。但是这一切的问题在一对相爱的夫妻眼中都是可以克服的。毕竟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带给了人们无限的幻想。两个相爱的人,在沙漠之中浪迹天涯般的生活,的确自带一种传奇色彩。三毛短暂的一生,比一些人一辈子的经历还要丰富多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