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字笔、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用品,看似不起眼,但接触人员繁多,极易留下细菌,很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介质”。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抗疫一年多,个人健康习惯得到空前重视,公共空间卫生更不能成为“盲区”。在这个问题上,要求所有人都随时自备用品、自助消毒并不现实,公共场所、窗口单位必须负起责任来。像测温、验码一样把好安全关,“不厌其烦”地勤消杀、常更换、多提醒,才能不给疫情防控留下一处 “死角”。
防控小细节,抗疫大力量。注重公共场所的卫生细节,不仅是为了防范病毒传播,更是在涵养一种关照公众健康的服务意识。各方都积极行动起来,社会健康的堤坝才能越筑越牢。
相关新闻:公共签字笔消不消毒区别有多大?这6类场所的笔检测结果对比令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