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医院烤衣房 麻利地将晾晒杆上的布类用品取下,分门别类地折叠,不一会儿,龙建平身边的推车堆成了一座小山。在市人民医院烤衣房工作,每年的夏季对于龙建平而言,都是不折不扣的“苦夏”。冒着炎炎烈日,每天穿梭在烤衣房和晾晒场之间,龙建平和其他5名同事每天需要烘烤、整理近4000件可重复利用的布类用品,不断供应到患者和医生那里,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雅静彭红霞 高温高湿 进去没几分钟衣服就湿透 昨日,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的烤衣房,刚刚一进门就感受到强烈的热浪袭来,墙上的抽风机呼呼作响,然而房间内依旧闷热难耐。经过清洗消毒的各类布类用品,密密麻麻挂在被蒸汽加热的晾晒杆上。 “这是今天烘烤的第一批布类用品,得赶紧收完,整理折叠好。上午11点就要烘烤第二批了。”龙建平迅速地从晾晒杆上取下各类衣物,既要保证速度,还要提防被晾晒杆烫伤。刚刚取下的衣物,温度接近50℃,龙建平无暇顾及烫手,飞快地将衣物收纳进推车。 每天龙建平和5名同事需要分三轮,烘烤、折叠近4000件可重复利用的布类用品,并将它们及时送到病房,供患者和医生使用。 高温高湿的烤衣房如同蒸笼一般,不到10分钟,龙建平紫色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染成了深紫色,豆大的汗珠不时从脸上滑落。 烤衣房内高温高湿,人体的出汗量大,龙建平几乎每天都是穿着湿衣服在工作。“一天需要换三套工作服,但是一进烤衣房没几分钟,衣服就湿透了。”由于湿气重,龙建平时常感到身上酸痛,在烤衣房待太久甚至还会引发头晕。 烫伤对于龙建平和同事而言也是家常便饭。狭小的烤衣房内遍布着高温的蒸汽晾衣杆,稍有不慎,就会被烫伤。龙建平指了指脸上的一道黑印,这是半个月前她在烤衣房收被单时烫伤的。 技术活 不同布类用品共有16种叠法 走出烤衣房,来不及喘口气,龙建平又立即着手对这些衣物进行折叠、归类。 和家里普通折叠衣物不同,医院的布类用品,根据类别,其折叠的方法和要求也不相同。 “手术服需要反着叠,衣服上的带子需要系上,这样医生能很快将手术服穿上;护士服编号需要朝上,编号代表不同的科室,不能搞混。”龙建平说,她掌握了16种叠法,应用于不同的布类用品。 龙建平一边和记者聊着,手里的活丝毫没有慢下来。在双手的默契配合下,龙建平一手固定衣物的一角,一手快速地翻叠,一来一回,一件件衣服整齐叠成了小方块。 一推车衣服折叠完毕,来不及换下汗湿的衣服,龙建平又匆匆赶往晾晒坪。“今天早上下了雨,天气阴阴的,现在太阳出来了,得赶紧把洗好的床单、被套这些布类用品晾到晾晒场里去。”龙建平说,由于烤衣房的空间有限,为了保障布类用品及时供应,他们每天还必须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充分利用晴天将部分布类用品自然晒干。 完成一轮的布类用品烘烤后,龙建平才回到休息室喝上了一口水,取下医用帽,被汗水打湿的头发一缕缕地黏在额头上。 “以前在冷库工作,工厂改制下岗后就成为了医院烤衣房的一名员工,我的工作经历还真称得上是冰火两重天。”龙建平说,尽管两份工作的环境存在如此大的温差,但她刚来烤衣房工作没有多久,就很快适应了这里的温度和工作强度。 尽管工作环境恶劣,但龙建平一干就是22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保证了医院可重复利用布类用品的供应,能让患者和医生没有后顾之忧。”龙建平说,对于自己的工作她充满了责任感和成就感。